目前,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运用越来越广了,但是其材料和制作成本都非常昂贵,除了成本问题,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:
就目前的技术来说,现有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部分存在耐腐蚀弱的问题,部分车辆没有采用加强合成真空高分子聚乙烯材料,所以一旦装备在海水、咸水等环境工作时,就会对车体造成腐蚀,缩短了整车使用寿命。
整备质量轻、通过性强、体积小:同业整备质量最轻,产品自重轻实现极小的地面 压强(4.6kPa)相当于成年人脚步踩下去的地面压强,有利于极端复杂环境下脱离 困境。通过性强、体积小可实现在狭窄空间的通过。
关于自重问题,有一部分车辆质量重、体积大。因此,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压力,不利于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脱困。体积大的特点会使车辆无法在狭窄空间通过。使救援效果不理想,最重要的是影响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。
在离地间隙上,部分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离地间隙较低,很难直接翻越障碍物,车辆可能会倾翻或悬架在障碍物上,会对救援工作造成不利影响。
车辆技术参数
1.★车型尺寸≤3050*1500*1200mm
2.★整车重量≤480kg
3.★负载能力-陆地 ≥450千克
4.★负载能力-水上≥425千克
5.★牵引能力≥630千克
6.★可视燃料箱容量≥27公升
7.★载客人数:陆地6人,水上4人
8.★陆地行驶速度≥30km/h
9.★水上行驶速度≥5km/h
10.★轮胎:AT189 24x10.00-8NHS
11.★离地间隙-轮胎 ≥228mm
12.操作条件:全天候,全路面,-40℃~+40℃
13.附加配置:防滚安全支架;聚乙烯履带;挡风玻璃,雨刷、前保险杠、自动排水系统、仓底护板、六角套装、USB接口、12V电源接口、遮阳棚、专用防汛救灾顶灯,喊话器。